工作方案

时间:2023-02-22 18:02:51
【实用】工作方案5篇

【实用】工作方案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作方案 篇1

一、组织领导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武z

办公室:z

二、时间安排

八月十五日开始,十一月十五日结束。

三、检查内容

安全管理体系与责任,制度建设、校舍及设施设备、门卫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周边环境安全管理、日常安全管理、集体活动与节假日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

四、检查办法

学校(幼儿园)自查,中心校组织检查,中心校协同相关部门联合检查,教育局督查。

五、阶段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8月15日----8月31日)

学校组织学习太教【20xx】31号文件,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中心校排查阶段(9月1日----9月31日)

中心校进行全面排查,校校(园园)必到。

(三)整改提高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各学校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列出整改工作时间表,彻底整改。

(四)巩固复查验收(11月1日---11月15日)

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复查。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各学校按“有岗位就有安全责任”的理念和“一岗双责”要求,细化教职工安全责任,“谁上课,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的分工,谁负责”。完善管理,做到追责有据。

(二)认真履责,严格问责。

因人为因素未能发现隐患或发现隐患未整改的。整改不到位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

工作方案 篇2

一、重要意义

发展甘草产业是改善绿洲生态环境、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项重点工作,县上先后制定了甘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甘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种植甘草,对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任务

根据县上下达的指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完成新种甘草1100亩以上,全镇配水面积三分之一的耕地要种植甘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发展现状

镇耕地以沙性土壤为主,贫瘠、碱大、保墒保水性差,种植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效益低、成本高,但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种植甘草等耐旱、耐碱作物。近年来已在煤集团南井田农场、陶家井社、小井子、周家井社等地尝试种植,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效益。我县已建成沙生药材生态示范园和沙生药材展示厅,初步建成了甘草饮片加工厂,甘草加工生产线,同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甘草”商标,甘草深加工技术日益成熟,今后将形成我县特色主导产业。

目前人工种植的甘草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其种植密度、灌水时间、科学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以县农技中心和甘草协会制定的技术规程为主,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甘草播种机,专用除草剂已推广应用,县农研所研制的第一代甘草采挖机,据实地测算,采挖破损率不足5%,功效提高了20倍。在我县种植甘草的流程、技术水平已经成熟。目前甘草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1元左右。亩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靠实责任.各村要及早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和落实,使每家每户都明白各自的甘草种植面积;农户要留足甘草种植耕地,鼓励农户扩大甘草种植面积;对于没有完成甘草种植任务的农户,镇政府除了收回对甘草种植所配置的水权外,调整其余的水权配置标准(即每亩从490方降为300方)。镇、村干部实行包村、包社、包户的办法,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靠实工作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甘草种植实行单项配水,农场户按下达任务种植的,配置相应水权;对连片种植甘草达到50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每亩30元的种子补助,并配置因此而超出限额耕种面积的水权。

3、加强培训,提高种植水平.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企业做好对甘草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利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户进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培训,使农户熟练掌握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水、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挖等关键技术要领。

4、积极发展订单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和相关企业挂钩,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签订种植合同,采取“企业+技术+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产品销售,提高种植效益,保障农民收入。

工作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突出专项救助的“救急难”功能,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根据《浙江省“救急难”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现就“救急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救急难”的实现路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作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应,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难的居民(含非本县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救助,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

二、具体任务

(一)健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民政、财政、教育、人社、卫生、住建等为成员单位的嘉善县“救急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联系,整合民政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政策资源,共同推动“救急难”试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对重大的“救急难”工作事项和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事项,由县府办牵头,召开“救急难”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各方,会商解决。

(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发挥在“救急难”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完善临时救助政策,突出基本生活救助和“救急难”的制度特点。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做到救助程序方便快捷,救助及时。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人均筹资自然增长机制。加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扩大救助对象范围,适当放宽用药范围。简化救助结算程序,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等相关制度 ……此处隐藏3320个字……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

(二)普查的方法。

本次普查以地面调查、诱虫灯和引诱剂调查等传统、科学实用的普查方法为主,以现代先进技术如“3S”技术、航模监测等技术为辅,采取踏查、标准地调查、定向调查、场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外业调查,然后开展内业整理,提出最终普查结果。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选取有代表性调查点先进行踏查,严重危害时应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对鳞翅目成虫和钻蛀性害虫可采用诱虫灯、引诱剂等诱捕手段进行定向调查。对林地以外的场所如木材加工厂、种实、花卉、苗圃等生产和经营场所的林业有害生物也要进行场地调查。调查时应有详细的调查记录、数据登记、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内容清晰、准确。

在交通不便或重要区域,可以应用航空监测调查或者遥感监测调查等高科技监测手段进行普查;对怀疑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用PDA进行定位记录,对适合用PDA计算面积的应尽量用此仪器进行计算。

四、普查组织形式

本次普查工作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为组织实施的主体,全面负责普查的相关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标本鉴定与制作及普查结果材料撰写与上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督促辖区各县普查进度、技术支援和培训、普查资料的收集汇总、核查与汇总及全市普查报告的撰写与上报。省级普查机构负责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普查宣传与技术培训、资料收集、汇总与核查及全省普查报告与和工作报告的撰写与上报。

经济条件允许的市、县(市、区),可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完成普查工作,通过委托或者招投标等形式向专业公司或者科教机构购买普查服务。

五、普查时间及进度安排

本次普查自20xx年6月1日起,到20xx年xx月31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预实施、全面实施和汇总评估,各阶段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预实施阶段。从20xx年6月1日起,到20xx年2月28日止。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成立普查专家组,完成全省普查动员工作。省级制定并印发全省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在8月1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审定;市、县级制定同级普查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要求市级于8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一并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普查办)。开展普查宣传活动,举办全省普查技术培训班,购置部分普查仪器设备,收集普查范围内的林业资源状况、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寄主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情况等历史资料和图片等。有条件的市县可与航空、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飞行器对部分区域发生危害情况进行监测。

(二)全面实施阶段。从 20xx年3月1日起至20xx年xx月31日止。

各县全面展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调查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寄主、分布、发生、危害和传播途经等情况;拍摄有害生物形态和危害特征图片或视频,了解观察生活史,采集、制作林业有害生物和危害状标本,初步进行种类鉴定;做好调查记录,填报、汇总和整理各项调查资料,结束外业调查工作。同时省普查办组织各市对县普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

(三)汇总评估阶段。从20xx年1月1日起至20xx年xx月31日止。

各县根据内业完成情况形成普查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普查汇总表、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状照片,主要有害生物的标本等普查资料,统一报送至市级普查机构,20xx年3月31日前,由市级普查机构统一报送省普查办。县级若发现有新入侵有害生物的则须提交风险评估报告至省普查办。

省普查办负责对各市提交的普查资料进行审阅,对需要补充调查的,及时通知各有关市县进行补充上报。各市县需要进行补充的,及时完善相关资料,有必要再次调查的资料也应于20xx年9月30日前上报,各市县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省普查办负责完成全省普查资料收集、汇总、整理分类和归档,撰写全省普查技术总结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经厅审定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六、预期技术成果

1、查清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寄主和天敌种类,编制印刷《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名录》。

2、明确我省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编制出版《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

3、摸清我省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2xx年以后入侵的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编制风险分析报告。

4、探索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空中仪器监测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技术。

5、提出向社会购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服务的模式。

6、撰写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省林业厅成立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由厅党组成员、陈俊勤巡视员任组长,省厅营林处林俊钦处长、计财处郑永光处长和省防治检疫办谢伟忠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防治检疫办,由谢伟忠同志任主任,省防治检疫办人员及聘用科研院所等专家为成员,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技术培训,指导普查工作。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层层落实普查责任。

(二)落实普查经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本级财政部门申请经费支持,做好20xx-20xx年普查经费的预算和申请工作,确保普查的正常实施和高质完成。20xx年省级普查经费拟在省办20xx年中央和省级部门预算中支出,主要用于普查技术培训、普查宣传资料印刷、普查工具及设备购买、航空等新技术调查和第三方鉴定与评估等内容。省办将在20xx-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中列支普查经费,以补助各地开展普查工作。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也可统一组织全市普查,并向同级财政争取资金,统筹安排支持县(区)普查工作。

(三)创新普查方法。各地在采用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技术开展普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普查技术和组织实施方式,将新的、适用技术应用作中,应用航空器调查,以及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开展普查工作和专项调查,提高效率和质量,以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详实、可靠。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实时气象显示屏等媒体手段,制作和发放普查宣传手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提高民众的认知性和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普及各种监测调查方法、分类常识和标本制作等知识,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落实普查责任。普查人员要本着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做好此次普查工作。认真做好外业调查记录,及时拍摄图片,采集标本,整理调查资料,填报和汇总数据,撰写相关报告,如实上报普查结果。在普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配备一定急救物资,禁止任何以普查为借口蓄意毁坏林木的行为,保护森林生态安全。

《【实用】工作方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