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类与自然共生存,共发展的主题选择的,作者用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深奥的大自然知识,并把它们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技能领域: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领域: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二、 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种能力的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方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四、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
五、 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大自然的《大自然的文字》。
2、 学生默读自读提示。
3、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读准字音。(出示小黑板)
霪(in) 雨 铁 砧(zhen)
4、 继续读课文,标好段序。
5、 学生讨论分析,明确全文24段,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及认识它们的作用、方法、成因。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2--4)
第二层(5--21)
第三层(22--24)
思考问题:(1) 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 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3) 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想一想:本文选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学生可举例回答。
6、 揣摩重要词语,句子。
例: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文字”不仅指书面上的文字,还指大自然的文字,最厚的“书”不仅指印刷的书,还指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这部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工具。
7、 小结:学习本文可以和《大自然的语言》对比阅读,同学们应该自己到大自然中多观察,多积累知识,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后,多研究自然,让它为人类服务。
8、 作业:
附板书设计:
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
大自然的文字
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文字
空中文字及认识它们
介绍大自然的文字 分说大自然文字
地上文字、石灰石、漂砾
总说认识大自然的方法
说课稿 篇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能行》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一框内容。
一、 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总要求和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 ⑴知识目标: A、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⑵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⑶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探讨和引导。
二、说教学理念
考虑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是自信,教师本人应以自信姿态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渴望,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控制和自我调适心态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小品表演、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发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 联系学生的考试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知识展开,层层引进,深入理解)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按教 ……此处隐藏12916个字……了孩子的学习情绪,渲染了宁静又有趣的学习氛围。奖花、贴花将美术和手工制作品作为教学手段,符合低年级孩子形象性学习的特点,为创设宽松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说课稿 篇9一、对教材的理解
《花脸》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叙述性的散文。全文共10个自然段,文字浅显,但内涵深刻。作者回忆了儿时的经历,用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了少年对花脸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的、自发的崇拜。
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但究其实质,作者是想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等生活细节,表现“我”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发“我”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的范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品读“关公花脸”的样子的语句,“青龙偃月刀”的样子的语句,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通过“我”买花脸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但“看得直缩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
再读文本,我们除了知道作者喜爱花脸之外,还读出了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民间传统文化等等。从而探求到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融为一体是几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所以,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掺 胶 俨 臭 俊 锅 嵌 斩”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少年喜爱花脸,爱慕英雄的热情.
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少年喜爱花脸爱慕英雄的热情。难点重在学习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最喜欢玩,尤其喜欢家人团聚。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过年过节。所以本文教学能激起学生兴趣。但对“花脸“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基础。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怎样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更深入地读文悟文,体会少年喜欢花脸的感情。我想抓住花脸和偃月刀的样子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花脸的“特别”、“偃月刀”的精致漂亮,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朗读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对花脸感兴趣,对作者感兴趣,对作者的细节描写感兴趣,从而始终在积极主动地读文、悟文,使学生在感受作者快乐的童年的时候,也回忆自己童年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个人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注重细节、读中学写”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加关注细节描写,与文本更充分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觉作者喜爱花脸、仰慕英雄的情感,发展语文素养,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过年对于你来说有什么魅力?”直接将学生过年时的喜悦心情调动起来,在轻松怜悯的气氛中对话、聊天,易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抓住文眼。
1、这篇文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
2、有一个词贯穿于这些过程,在课文的第一段,也可称得上是文章的眼睛?
(三)朗读课文,注重细节。
1、以描写花脸的缺点处,体会作者对花脸的喜爱。
(1)花脸戴上后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气味难闻闷得很)
(2)为什么戴着不舒服,却还喜欢花脸?
(3)在第2段中,抓住“俨然、威壮不凡”这两个词体会喜欢一般花脸是因为可以炫耀。
2、从描写花脸的外形,体会作者对关公花脸的喜爱。
2、3、4、5自然段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所在,我想紧扣“喜欢”一词,引导学生对第2段“对一般花脸的喜爱”,第3段对“关公花脸的喜爱”,第4段对“偃月刀的喜爱”的段落逐一品味。读中感悟、体会作者喜爱花脸的情感。
(1)抓住“特别”一词,品读花脸有哪些特别之处?
色:能面赤红 一又墨眉 绿头巾
形:眼角吊起 长巾垂下 马尾胡须
神:庄重之气 咄咄逼人
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连读的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也不断增强,不同也发出感叹:这花脸真特别!
(2)为什么喜欢这个特别的花脸?(喜欢是因为惧怕,想要别人也怕)
指导读句子“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体会作者又爱又怕的心情。
3、口头描述偃月刀,学习细节描写。
(1)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关公佩戴的是青龙偃月刀,谁能按作者写花脸的方法,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描述一下这把宝刀。
(2)再指名读文中对偃月刀的描写,从对比中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
四、升华感受,拓展延伸。
1、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之后,教师小结,我真正喜爱花脸的原因是因为对英雄(关公)的崇拜,并自己也渴望成为一个人人敬长人人喜爱的英雄。2、推荐欣赏资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对他们夫妻的外貌描写,及至的夸张加上比喻使学生捧腹大笑之余,又佩服之极。
她比他高十七厘米。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斗!
再说他俩的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象没上漆的乒乓球拍儿。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象一块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头啦,手指肚儿啦,好象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他的眼睛简直象一对电压充足的小灯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一对乌乌涂涂的玻璃球儿了。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可是他俩还好象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邻居一家吃团圆饭时,这家的老爷子酒喝多了,乘兴把桌上的一个细长的空酒瓶和一罐矮礅礅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问全家人:“你们猜这象嘛?”他不等别人猜破就公布谜底,“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爷儿们!”
3、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教材只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会表达的载体,因此在课堂中读中学写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按照出示的句子写一段话。
(1)这铅笔盒(或书包)真漂亮!……
(2)这--------(玩具)真有趣!……
(3)这--------(工艺品)真特别!……
“授之以渔”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注重细节描写的感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才是朴实的有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