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9-16 22:05:39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第11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学家巴金到这里游览后,就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鸟的天堂” 还写下了这篇散文。巴金运用了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南国图画,抒发了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文章特点]: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妙不可言。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畅,琅琅上口。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技巧娴熟,波澜起伏

[课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缝隙、应接不暇”等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语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四、教学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五、教学设想:

( 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①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②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学模式上,构建“主体、和谐、发展” 的个性化学习课堂。如以小组生生互动,集体师生互动;积极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自然渗透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在教学理念上,提高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

1、精妙教学语言,激起学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审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学法指导上,采用读悟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1.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二、深究课文,重点感悟。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语文材 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划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

2、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美。

3、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1).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点。

(2).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3).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学生交流“大榕树”的资料,拓宽知识渠道。

(二)、学习“群鸟纷飞”部分(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鼓励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伙伴)

2、指名学生在榕树上添画各种各样的鸟: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美术课的资源)

3.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交流。

5.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6.教师追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1)(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7.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

(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8、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三)、交代任务,拓展延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播放“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有些什么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说些什么?说一说。

(2)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 编写歌词,唱一唱。

(4)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2、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小鸟天堂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写一份解说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 ……此处隐藏8111个字……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习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蔷薇花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