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说课稿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关于说第三折的说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新教材第四册《窦娥冤》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所以,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二、说教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
1、品味戏曲语言,把握主人公形象。
2、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领会作品的艺术性及思想性。
教学重点: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四、实施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主要分两大块:
一、整体感知。
二、细节探究。
三、引向深入
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
(一)整体感知设计两个问题,设题意图:把握情节基本构成,了解窦娥基本性格特点。
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
像第二题,是过渡性问题,衔接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促进全方位思考,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故意质疑法,,不但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完成思维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看似绕圈子,实则“诱敌深入”。
(二)细节探究
主要突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知道读剧本最关键是要培养现场感。因此在品位语言一环,我首先用创设情境法,学生朗读[滚绣球],放映越剧片断。制造现场感,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主要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语言特色。好的比较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所以选用越剧《斩娥》片断,是我精心设计的,二者以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感情,用不同的语文字内容来表达。关键是“同中求异”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质朴,抒情性强,富于音韵美。
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方法,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科学严谨,又交给同学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基本完成教学目标1。
鉴赏语言附加题(学生理解好,课堂节奏快情况下)
以“只落得两泪涟涟”为例。通过不同风格的改写,本色派语文采派区别,这中间还穿插对比朗读。更好体会怨言,集人物情感。
接下来突破中带难点。理解三桩誓愿,把握该剧的艺术性及思想价值。
第一步: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创设情景,把同学待到强烈的悲剧氛围中。利于深入思考探究。
对突破重难点,我设置5个层进式的问题,应该说有梯度有深度。符合思维以及认知规律。其中三个问题,是解决重难点关键。做重点说明。
(1)本色语言不用典故可以吗?
理解三个典故,是理解浪漫主义手法、解决教学重点的一把钥匙。主要运用启发加比较法,着重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以往谈到三个典故都是说它表明冤情之大,使誓愿合理,但我要引导同学通过三个典故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看到冤情古已有之,部分时代,地位,性别,同样蒙冤,理解深层社会内涵;典故中的人物都没有积极的反抗,也是对窦娥抗争精神的衬托,对作品主题的深化。增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奠基。
(2)现实中,这三桩誓愿可能实现吗?如何评价这种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3)窦娥前面指斥天地鬼神,最后又要依赖天地昭雪冤情,样前后矛盾吗?
这个问题旨在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理性的境界,从而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主要运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的教学手法,另外,作品的思想性有着开放性和模糊性,所以,在探究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又增强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确立自己的审美取向。需要强调的是:在理解作品思想性时,在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结合字词句章,从人物的语言、关键语句入手,(管理美无心蒸发,使百姓有口难言;轮到你山阳县,为我),得出结论,而不是空泛的品评议论,因为我们再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
总之,这5个问题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艺术性、思想性的领悟没有生涩感,拔高感,而是步步蓄势、水到渠成。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了鉴赏能力,提升语文了素养。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
(三)引向深入
包括结束语合作业两部分:
意在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
《越中览古》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中的一篇。本本册选修教材的前三个单元都是诗歌单元,旨在集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课在第二单元末尾,对于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和继续后一单元的诗歌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比较简单,李白漫游中国时南游吴越,到了古吴国的旧地,见到此刻衰败,遥想当年繁盛,不胜感慨,写下这样一首怀古之作。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 ……此处隐藏7234个字……p>
(提示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合作探究1;借助于计算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组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各组函数的图象,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1)
(2)
合作探究2:当 函数 与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儿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画的两组函数的图象,对照指数函数的性质,总结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发现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总结,并板书对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1:对数函数 ( )是否具有奇偶性,为什么?
问题2:对数函数 ( ),当 时,x取何值,y 0,x取何值,y ,当 呢?
问题3:对数式 的值的符号与a,b的取值之间有何关系?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语叙述。
知识拓展:函数 称为 的反函数,反之,函数 也称为 的反函数。一般地,如果函数 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记作为
(三) 数学应用
1. 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 )
(该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 的定义域 这一限制条件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对应的不等式。同时通过本题也可让学生总结求函数的定义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 ,
(2) ,
(3) ,
(4) , ,
(在这儿要求学生通过回顾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比较大小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前3小题,第四题可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完成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 ,比较m,n的大小(该题不仅运用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点拨
1.本题的难点在哪儿?
2.你希望不等式的两边的对数式变成怎样的形式,你能否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题也可以从形的角度来思考。
(四) 目标检测
P69 1,2,3
(五) 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求定义域应从几方面考虑等)
(六)布置作业 P70 1,2,3
说课稿 篇7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我要上学》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 说教材
《我要上学》是山美版《思品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权利,以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我要上学》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切入点,了解公民的权利,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为下面学习《做明白的消费者》和《我们来选举》起到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少
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学习运用有关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自我保
护能力及守法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知识问答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及如何维护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党和政府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所做的大量工作,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并逐步养成守法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知识问答等方法,在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为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上课之前我会指导学生通过调查搜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了解党和政府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了那些工作,及周围小伙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使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堂开展合作交
流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将从情境导入,案例交流、拓展延伸、知识竞赛、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一段《我要上学》的视频,引导谈话,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接着指导读刘芬得事例,进入
第二环节案例分析获得新知、
首先指导学生交流思考,刘芬的妈妈做的对吗?错在哪里? 师小结从中明白的道理: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指导学生齐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由案例做引子,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引发思考,获得要维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接着,师问:我们还有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呢?请学生认真看46页的插图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出示4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学生讨论交流图中的那些人的那些行为侵犯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学生谈到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时,老师就适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学生读一读,理解其内容。党和政府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外,还做了哪些工作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可能交流的很少,在此我适时的出示课件补充相关资料。并以此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和感激的之情,并逐步养成守法习惯
第三环节,知识竞赛,巩固新知
本环节,教师紧扣本科知识点设计十道选择题,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抢答,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科重点知识。
第四环节聚焦生活,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偏远的山区因经济条件较差等原因,还有很多失学儿童,并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会适时
的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设立爱心信箱、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节约每一分钱捐给家庭困难的学生等最后课件出示爱心宣言:让我们用爱填满孩子的心,关爱失学儿童。此时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 向周围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2. 办一期维权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