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3-01-03 11:20:01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六篇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二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仓鹰而凸现的精神。

文章托物而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观的,但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鹤这个载体,构架文章的材料,从而折射和体现人的某种精神。

动物世界这一单元,既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又让学生通过解读动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来解读人类;透过动物世界看到人的世界。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领会本文细致传神的描写;

(3)学会观察、欣赏、描述,并进行对比阅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整体感知,深入感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1)重点:体会鹤群的形象和理解鹤群的精神;

(2)难点:理解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

二、说教法

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作品原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并采讨论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写作训练作为****口,具体操作步骤为:

一看:教学之初就让学生观看一段群鹤飞翔的动画;

二写:要求学生对这一场景进行描写;

三比:通过与原文描写进行比较,体会进行场面描写要注意从哪些

方面着手;

四议:鹤群开始时的惊慌与文章所要表现的鹤群的精神有无矛之处;

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思维首先,由“鹤舞白沙,我心飞翔”这句广告词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然后播放一段鹤群翔空的动画,要求学生仔细欣赏全过程,准备用十分钟时间写作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场面描写(多媒体展示鹤群翔空的动画)(说明:这个环节设计不直接入题,而是先观看动画,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自读

1、根据所看动画,写一段场面描写。

2、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解释,然后全班同学齐读1-9段。伫立()绮丽()湮没()剽悍()盘旋()轻盈()翱翔()

3、选读2-4篇习作,学生思考比较

A:比较二者在语言和句式运用上哪一个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

B:静静思量作者的文章与同学的习作,按他们各自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勾勒画面,比较其完整,和谐的优劣之处;

C:经过比较辩析,思考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才能使场面更加形象生动。(说明:比较阅读是一教高的阅读层次,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教师应设计好适合于学生的“台阶”,让学生达到自学的效果。这三个问题从具体内容到整体感知再到深入认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分析,体会鹤群的形象。)

(三)讨论

1、对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我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设置如下问题作为讨论要点:

A、从鹤群搏击苍鹰和救护同类这一情节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B、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因车祸而倒在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C、鹤鹰之战开始后,鹤群的情形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为什么?(说明:这三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的,绝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回答问题A,问题B是由表及里,由鹤转入对人的思考,托物言志,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的某些行为进行思考。问题C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辨析,

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2、得出结论,各项结论均右学生讨论得出,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作正确答案。

(四)反馈

文章最能打动你心灵的是哪些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同学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外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板书设计

鹤群翔空:场面描写(生动形象)鹤→人

1、细致深入观察,形象:优美、高贵

2、动静结合描述,精神:团结精神、友爱精神

3、句式多变表达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中学语文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

本次说课我将分以下5个环节进行介绍,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首先,我介绍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

一、说教材

《 __________ 》选自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____________ ”为主题,意在让学生__________ ,培养学生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作家写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 .,学好本篇课文对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朗读、探究,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处隐藏8362个字……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课文的特点

《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诗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4、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

5、目标的预设及依据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

(2)能力目标: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说教学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学以“一个切口、一组问题、几大板块、整体综合”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孩子的调皮与可爱。师生轻松谈话,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幼儿可爱的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教师的对女儿的浓浓亲情的流露,能唤起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而向学生介绍女儿的调皮、贪玩更是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观点的直接证明,从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学法:与教师轻松交谈。朗读全文,圈画生字难词。思考: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朗读全文,既积累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问题的思考,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关注,而这一段正是本课教学预设的切入口。)

2、主问题探究,落实重点

(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的把握,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同时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问题预设:

“鲁迅先生看了讲论儿童的书后,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后情感有什么变化?”

“精神的虐杀是指鲁迅先生对弟弟什么的虐杀?”

“你有过这样被精神虐杀的体验吗?”

“今后看到有人抹杀儿童天性的行为,你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采取中间突破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恰当的切入口,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

学法: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并朗读“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句话。(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在讨论与思考中掌握知识。)

(2)教法:出示教学“主问题”。探讨文章“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这一主题。(设计意图:以主干性问题促使教学深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并通过教师的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人生。)

学习障碍预测:这个主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鲁迅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而忽略了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对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误解,学生可能容易找出鲁迅对小兄弟的爱而忽略了小兄弟对鲁迅的爱,学生可能不清楚对问题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师帮助对策:在学生阅读全文,划找相应词句后,组织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赏析和朗读,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内容先拟:①引导学生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关注:那么文章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误解中的亲情的体现呢?②引导学生对“小兄弟对鲁迅的爱”的关注:冲突是双方的,那么亲情是不是也是双方的呢,弟弟也爱鲁迅吗?③指导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表述: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就是对自己划找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人信服);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有感情的诵读自己划找的句子,用读来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动听众)。

学法:划一划,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和误解”?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冲突和误解”,又为何还能体现出亲情?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既培养筛选问题的能力,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3、发现、探究问题,突破难点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评价,引导学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蕴深厚处进军。

(设计意图:把课文作靶子,通过文本意与读者意的冲突,引学生对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学习障碍预测:(1)学生提不出问题。(2)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等待老师说标准答案。

教师帮助对策:(1)适当的方法指导。(2)保证一定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3)小组交流,整合问题。

学法:默读全文,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交流筛选、整合问题,全班交流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4、课外体验与拓展

教法:出示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其一是写一篇“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文章;其二是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

学法:读作业题目,选择作业内容,课外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其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发现美的习惯;其二是以此来引导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