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1-03 11:19:34
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列出了四组关于秋天水乡的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这篇课文的特征就是采用“词串”和图画来形成识字,图和词并茂,学生看到图想到词,读到词想到图,是一篇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好课例,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加强对识字的积累。

教学理念:教学本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识字和积累词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挂图、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生长的这个地方是江南水乡吗?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划着小船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水乡好吗?

2.板书:识字1

二、初步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挂图:这就是美丽的水乡,你们仔细看一看,水乡有什么呢?

2.能把你看到的水乡美景告诉你的朋友吗?

3.你们刚才说的美景啊,都在识字1的课文里,小朋友,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玩得开心点?那就必须要读好课文,要想读好课文必须先学好本课的生字词。

5.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圈去生字词,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了。读的时候再想想:哪些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1)自由说

(2)烟:前鼻音;灯、枫、菱:后鼻音;藕:复韵母;苇:第三声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后你会读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

(6)打乱生字卡读

6.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自渎

(2)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字词

1.小组讨论,结合图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2.交流讨论的结果:

“金秋”(为什么说秋天是金色的?庄稼成熟了金黄金黄的)

“烟波”(烟雾笼罩的湖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大雾天的感觉)

“水乡”(水乡的特点是水多,桥多,可联系无锡理解)

“芦苇”“菱藕”(出示实物理解,让学生理解“菱”“藕”是两种植物)

“荷塘”(看图理解)

*“芦苇”“菱藕”“荷塘”(这些都是水生植物,所以都带有“草字头”)

“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较易理解,可联系图理解)

*“渔歌”(指渔民在打鱼时唱的反映渔民生活的歌曲,注意“渔”不要写成“鱼”,鱼是不会唱歌的)

“夕阳”(指快落山的太阳,刚升起的太阳称“朝阳”)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

2.教学偏旁

烟:跟“火”有关,所以是火字旁,这与火有什么区别?

(火的最后一笔是撇变为点,因为他怕踢到右边的“因”)

书空“烟”的笔顺

歌:欠字旁,唱歌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大大的,好象在打哈欠。

书空“歌”的笔顺

3.指导书写

“烟”“灯”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归”的第2笔在竖中线左边,开始与竖中线齐平,撇向左下方时要放开。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检查

5.课堂练习:学生临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

3.口头扩词:烟、歌、灯、归

二、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的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船再到水乡游一游。仔细地看一看,相信小朋友的眼前会出现一幅美景。

2.学生自读(要求:准确、有感情)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指导重点:

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广阔。语速较慢

第二行:荷塘很美丽。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

第三行: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丰收的喜悦。

第四行:晚上的美丽竟的。读的时候语速较慢

5.整体感悟

(1)练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太阳落山了,我们看了(),听到了(),夜幕降临,我们又看到了()。

(3)自读,口头填空

(4)学生交流

三、指导背诵

1.第一行写了水乡的景色,第二行写了荷塘边及荷塘里的景物,第三行写了夕阳西下时归来的渔船,第四行写了月光下的枫叶和点点灯火。

2.自由背诵

3.指名背诵

4.齐背

四、教学生字

“芦、苇、夕”

1.指名读生字

2.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吗?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4.教师范写,学生书上描红

5.课堂练习:学生临写《习字册》

板书:金秋烟波水乡(早晨)

芦苇菱藕荷塘(白天)

夕阳归舟渔歌(傍晚)

枫叶灯火月光(夜晚)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说明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爱好;重视参与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技能;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然而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活动:“开心跳跳糖”就是为了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而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极尝试各种跳法,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验与同伴分 ……此处隐藏5005个字……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特点动手实践,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在前几个环节中利用图片、视频以及教师范画已经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本环节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突破难点。)

8、展评作品

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构思巧妙;(2)、合理选择表现形式、恰当运用表现手法;(3)、具有形式美感。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环节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显示学生的创作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9、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10、小结。

漫画以其轻松、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带给我们轻松一笑,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五、板书设计

运用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使板书达到和谐一致的效果。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构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夏》,它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的第四篇课文。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梁衡先生的《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作者用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这篇散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课文,单元前三篇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已经初步了解到散文具有优美、精辟的语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要注意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的感情。这篇散文语言更加个性、张扬,富有时代气息,节奏明快,画面多彩,更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这一单元是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的对学生阅读和欣赏美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写下的好句、好词。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说教法

通过朗读“寻找”“发现”“理解”。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课时时间,首先,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语速的急缓要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次,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二、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技能学习采取诵读体悟法。

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课文反复诵读通过圈画、评点、讨论、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宁夏》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夏天。

2、导入

(1)声音:知了的鸣叫声让学生通过联想进入夏的思考。谈谈自己对夏的感觉。

(2)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眼中的“夏”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作者对夏有着怎样的感情。

3、基础落实

第一阶段:字词掌握。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第二阶段:诵读

(一)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同学们边听边欣赏夏的图片。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课文有直观的了解,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二)各自放声朗读。(要求:读对字音、读出节奏、感情)

(三)请五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4.整体感知

(1)作者眼中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的?(自然景色、色彩、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感情?(对夏天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通过有针对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找出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夏与春秋的对比。

5.品味语言

(1)学生讨论:选出你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你的推荐理由。先进性小组交流,在进行展示。

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小组交流,锻炼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其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师举出例子(还可以建议学生做读书卡片,帮助积累、丰富语言库)

6.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很多,试举出两三句来。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下列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写“夏之色”。

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象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

7.总结全文,

8.作业:

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的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述。

进行小型的练笔,加深对文中修辞等的运用。篇幅虽然很短,但是对学生的一次写作训练。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