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习问路和指路的应对用语。课文通过解放军叔叔问路和小学生指路的一段对话,告诉大家问路、指路要注意的问题。老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问路”是请求别人的帮助,因此,必须注意礼貌,要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使人乐于为你指路。“指路”,是帮助别人,因此,必须听清楚问路人所问的问题,态度要热情,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明白。
分析学生:
在本次训练中会涉及一些礼貌用语,小学低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生活经历,在日常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已对礼貌用语有一定的认识,以前学过的不少课文中也已接触过,这为本次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同学均知道在什么场合下用怎样的礼貌用语,但由于年龄结构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孩子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给别人指路时往往会有表达含糊不清和语速过快的情况。因此,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重点放在如何回答别人的问路方面,用听一想一说一演一评的活动形式把学习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践证明,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实在课堂是吸引低年级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有效方式。
设计理念:
新课程在低年级段所增设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与以往的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有所不同,它没有提供固定的样本,只是给出一个语言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人与人的沟通和对话中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从“说”人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力求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尽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在生活中碰到的类似事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说说、演演、评评,使口语交际成为孩子们倾吐的乐事,从中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道问路时要注意有礼貌,要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指路时要态度热情,要把路名、方向和路线说清楚。
2、初步学会问路、指路;能把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线说清楚。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问路、指路要注意的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难点:按指路应注意的问题说清楚从学校到自己家怎样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画出路线草图帮助学生说话。
教学流程:
一、课前猜谜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1、有个老公公,整天热烘烘,晚上落在西,早上出在东。
2、白天出现,晚上不见;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3、一个球,圆溜溜,雨天不见晴天有。
师导语:“谜底是太阳”;“也是太阳”;“还是太阳”。
你们看,同是太阳这个事物,我们抓住它的不同特征,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它,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啊!你们愿意学吗?
[注]开课用三个谜语引出,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由此而生出好奇心,求知欲就会转化为学习新知的强大的内驱力,也为下面抓住特征说清路线做好铺垫。
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要点。
根据学生刚才猜谜语时听、说的表现肯定优点(如:听得认真,边听边思,能大胆说,说得响亮),指出缺点(如:未等老师把话说完,就急着打断老师的话,这是不礼貌的),从而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听人说话和对人讲话。
引导学生答出:
“听”:1、集中注意力;2、边听边记;3、边听边想。
“说”: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2、比较有条理。
师:我们每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听和说,听说能力的强弱有时关系到一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成败。
三、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氛围。
听《指路》录音,要求:注意力集中,边听边记边想,听明白讲谁要去哪儿、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题:当有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不知路该怎么走时,就要向别人问路;当别人向我们问路时就要给他人指路,问路和指路可大有学问哩,愿不愿研究研究?
学生自读对话,边读边想边进行小组交流。屏幕出示思考题:
1、光明小学在哪里?
2、解放军叔叔是怎样问路的?你觉得问得好吗?好在哪里?
3、小学生是怎样指路的?
4、从解放军叔叔的问路和小学生的指路中,你知道问路和指路要注意学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由学生提议教师随机板书:
问路:问标记(地点)有礼貌
指路:说清楚说明白(方向、路名、路线、路程、标记)
[注]采用自读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带动和启发一些表达和理解能力慢些的同学,兼顾全体。这里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鼓励说话、肯定优点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读解放军叔叔和小学生的对话,同桌表演。
2、教师做解放军叔叔,一生做小学生,示范表演。(这时要求学生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这样等会儿才能说得好,评得好。)
3、学生评论。(根据板书的要求评论)
4、指名二生表演。(要求其余学生仔细看,认真听,想想好在哪儿,不够在哪儿。)
5、再评。
[注]运用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欲望,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不吝啬表扬,要注意及时的肯定学生的优点,不要否定表达能力慢些的同学,意在激发学生说话的热情和兴趣。
五、运用新知拓展训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指导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里怎么走。
1、创设情境:你们都这么聪明,这么好学,老师想到你们家里去请教你们的父母,向他们去取取经,你们乐意告诉老师你们家的地址吗?(指名说家庭地址)
2、老师对这一带不是很熟悉,劳驾你说清楚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线,行吗?
[注]因为这个环节是难点,老师可以用幻灯片(画有路线简图)帮助学生说话,引导学生说清方向、路名。学生说路线时,可以抓住方向说,可以抓住路名说,可以根据标记说,也可以说说路程,当然有能力的同学也可综合运用。同时,要指导学生有礼貌地说,比如:“欢迎老师光临”。“我非常乐意为您指路”,老师也要作出相应对答:“谢谢你为我指路!”“辛苦你了”等。
3、增大训练面:找自己 ……此处隐藏15709个字……计14
【教学目标】
1、选一个课外的名人故事讲给学生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学生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的感想。
2、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报纸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搜集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并进行交流,谈体会。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复习与激情兼顾
师:同学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的图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在这些可爱又值得尊敬的名人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举办一个“名人故事会”活动,评选出“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谈话,引导学生复習第二组课文内容,回顾这几位名人的优秀品质,同时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师生互动,制订评选标准
1、教师讲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组织评价: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结合学生发言,制订评选标准。
板书:
“故事大王”——条理清楚、语气亲切、仪态大方
“最佳评委”——认真倾听、文明提问、公正评判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讲解以直观的形式再现,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下一步互动交流作了示范。】
三、动漫激趣,赛前热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曹操。大家知道他吗?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一个小故事,边看边想:这里的曹操给你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播放动漫《望梅止渴》)
2。学生交流。
预设:聪明、机智
3。学生自由练习讲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4。学生讲故事,教师当评委。
【设计意图:借助动漫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通过“试讲—试评—巩固交流”的方法,为故事会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扎实有效。】
四、召开名人故事会
1。分组练习讲自己准备的故事,各组根据评价标准选出讲故事能手。
2。选手参赛,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委都有一个小笑脸的举手牌,如果认为谁说得好,就把笑脸举得高高的。如果认为有不足之处,就不举牌。
3。评委对讲故事的选手进行评价。
4。评选出“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请获奖学生谈一谈获奖感言。
【设计意图:在开故事会这一情境中,学生充分互动交流,讲名人,议名人。在互动中学会将事情讲述清楚,学会认真倾听。】
五、课堂总结
师:是的,在这些名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管是他们崇高的品质还是无穷的智慧,都是留给后人的财富。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些可爱又值得尊敬的人们,你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人写入诗中。
课件出示:
赞名人,说名人,夸名人,名人的精神放光芒。
宋庆龄,守信用;李四光,爱研究;高尔基、列宁爱儿童。
说名人,夸名人,名人的事迹说不完,名人的故事永相传。
【设计意图:补充诗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后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张艳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5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⑴ 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⑵ 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 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⑴ 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⑵ 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⑶ 表达是否流畅。
⑷ 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⑴ 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⑵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⑶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⑷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