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习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习太枯燥,没有接近生活
练习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习设计方面能使练习接近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昨天,江苏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20xx年春季教材培训会在开发区实小进行。我们学校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丰富的活动中,最打动我的,是黄为良老师所做的关于一下教材修订的讲座.黄老师逐个逐个单元为老师讲解修订的目的,原因,内容,依托的数学思想等。
其中,讲到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黄老师讲到一点:“要根据事物数量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数数方法。”
我联想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数课桌、椅子、数5个一把的香蕉。:
看得出教材有意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去数。尤其是第2题直接标上了指向性明确的要求: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在学生学完新知,进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看到要求按部就班地数,缺少了自己思考选择何种数数方法的过程,反而不利于对不同类数数方法的体悟。
于是,我这样处理了教材:
师: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来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谁来作代表带着大家数?
一生上台,边走边数,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数,教室里好有动感。
师:请你来完整地说说,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教室里一共有28张桌子!
师:刚才***带着大家是怎么数的?
生:1个1个数的!
师:桌子可以一个一个的数,现在我们再来数数椅子—— ……此处隐藏8563个字……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习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本节课我采取了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知100,感受到数量很多时如何数数。
本节课全部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我引导孩子们:
1、我说9,生:拿出9根小棒,说一说他表示什么?(举手回答)
2、我说10,生:拿出10根小棒,你该怎么办?
生1、捆起来,
生2、看见这样一捆小棒,就知道是10.
师:一捆小棒表示什么?
一个十
3、我说17,生:拿出17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
1个十和7个一
4、我说20,生:拿出20根小棒,现在你又该怎么办?他表示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两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是20.
5、我说28…
…………
我说89,生:拿出89根小棒(8捆小棒和9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汇报)
8个十和9个一
我说9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8捆小棒合起来是9捆小棒。他表示。。。
9个十是90.
99,……
我说10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9捆小棒合起来是10捆小棒(一大捆)。他表示。。。
10个十是100。
从1开始让孩子感受100的含义,从而加深对百的理解。以及知道在数较多物体时,可以10个10个数。
这节课我在让学生捆小棒时采用同桌比赛、男女生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看谁反应快和理解能力。让孩子眼脑手口并有,边拿边说,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这节课孩子们非常高兴,下课了,我们班王子涵跑到我跟前说:“老师这节课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在一旁的蔡叶萱听到了说:“这节课像手工课一样,特有意思。”我说:“那我们以后经常上这样的课行吗?她们俩个高兴地说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喜欢,他们才能学好,看来数学课的形式不能单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动手操作,学生看,不能再因害怕有学具而影响教学进程。应该把它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习,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习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习,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习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时,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本节的课教学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学设计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学具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