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如何把秋天独特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到秋天美妙的声音,体会到诗歌遣词造句的韵味,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胸中的诗情,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
我先借助多媒体,从声音渲染入手,播放秋天里各种声音,让学生听听是什么声音?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品味秋天的的声音。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如诗如画的阅读环境。与学生共同走进声音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丽的景物是静止的,但学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动听且丰富的。在配乐范读中,我配上了轻音乐,清新的音乐正符合诗歌的朗读基调,带给学生欣欣向荣的秋天。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接着,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
下面是学生的佳作:
听听,秋的声音,枫树抖抖手臂,“唰唰”,那是红枫离别的歌韵。
听听,秋的声音,小溪尽情地奔跑,“哗哗”,那是迎来秋天的歌吟。
听听,秋的声音,在一棵棵果树里,在一个个玉米里,在一片片田野里,在一棵棵高大的枫树叶上。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诗意的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才能神游其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2学习本课时,我并没有直面新授内容。课前我浏览了课文,本课是一篇现代阅读诗,有趣也简单。于是教学本课的方法上并没有把本课当作要传授的新授内容,将后面“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作了新授的话题。出示教材图,尽情引导学生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插入了有关看图说话,写话的要求。比如,什么时间,天气怎样?(意在引导学生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什么地方?和谁去干什么?(把所看到的加以想象修饰语,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为了衔接新课,我在引导时,使用了现代诗句的形式,板书:
秋天是一幅画
红红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挂在枝头,
洋洋洒洒
时而碰头,时而私语
它们在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
听听,这是秋的话语。
秋天是一首诗,
一片片火红的枫叶,
潇潇洒洒
时而半空筋斗,时而落地打滚,
听听,这是秋的甜言蜜语
……
就这样,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我出示了阅读要求:1、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的声音?想想这些声音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特点,声音是因事物特点而定)2、秋的声音在哪里?3、文中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自己也来写写这样的诗。(这环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勾、画、批、写”等方式。)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在板书的同时,也对秋的迷人景象作了些感悟,并且重复多遍,有很多孩子也能像我一样,手舞足蹈了。我像获得了宝贝似的,看着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快乐。于是出示了第一小节诗,让学生仿照写一段。(学生完成不错的,我巡视了一圈,可以说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有个女孩写到:
听听,
春的声音,
杨树拍拍手掌,
“沙沙”
是绿叶感谢大地的声音
……
我见孩子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进入了角色。前面已经学过《秋天的雨》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修辞运用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趁热打铁”把“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于是出示了题目“我的秋天”
这下教室里像热锅的蚂蚁,有孩子说:“我的秋天在校园里”接着“我的秋天在果园里”……我将学生说的一一板书。(一看明了,每句话都能成为一番景象的总句。只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实际+想象”就是一段优美的话。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河水,就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写。还可以鼓励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去写。)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40分钟左右每个孩子都能写上三段以上的习作,无论是从语言的组织,层次的构建都是成功的,也有用现代诗的形式写的,挺新颖的。
如果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本课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本人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读与写”并联。
一、阅读感悟写法,习作妙笔生花。本首诗歌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诗中写了两个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感觉到的声音,如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需要心领社会而不可闻的无形的声音,像文中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如何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亮点。
首先要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的景,搜集类似于诗中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吹稻谷“哗啦啦”,梧桐树叶飘落“哗啦啦啦”,风吹枯枝“刷啦啦”……然后要选择好自己所要描写的声音,按本文的诗歌形式组织语言进行续写。(这环节本人在教学中,落到了实处,每个孩子都能写了,有几个孩子真写的好“学生作品内容略”)。最后要仔细阅读自己续写的诗歌,是否做到了内容美,有韵味。(这环节尽量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删改,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语文的快乐。)
二、“读”是体现学习语文的快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如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呢?这是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针对本课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诗歌的特点所体现的就是节奏美,只有通过“读”“悟”去想象诗歌所展示的画面。从而体会秋天的美好。比如,诗的第5节,当读到“在每一片叶子里”可以想象落叶随风飞舞的美;读到“在每一朵小花上”可以想象在秋季开放的各种野花的鲜艳清香;读到“在每一滴汗水里”可以想象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及脸上所洋溢喜庆的笑容……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三、习作与仿写。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出示第一节诗(内容略)。点拨,把秋天风刮黄叶的“刷刷声拟人化为”黄叶道别的话音“一句话讲出了树叶与树的情意,多像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出示要求仿写,见前面学生作品为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上,根据教材的内容,文章的体裁选定自己的教学思想 ……此处隐藏7064个字……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3上骨干教师课时我就选上了这篇课文。当我到杨老师班上上这课时,感觉这样的课堂应该就是智慧的课堂。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师:“有谁知道叮咛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话的意思。”“就是叮嘱的意思。”“就是嘱咐的意思。”
师:“哪谁嘱咐谁?”
生:“大雁嘱咐白云。”
师:“可能嘱咐一些什么?”
生:“大雁说:白云,你自己保重!秋天来了,我要到南方过冬去了。”
生:“大雁说:白云,我们不能跟你作伴了,秋天来了,我们要去南方旅行了。”
生:“大雁说:嗨!白云,再见了!明年春天我们又会回来陪伴你的。”
师:“那在生活中,你们是否感觉到也有一些人在叮嘱你们,那都是一些什么人?”
生:“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他们都嘱咐一些什么呢?”
生:“我每次上学的时候,我妈妈都会在我耳边唠叨:上课要听讲,不要和同学打架。”
生:“我每次上学的时候,我奶奶准会叮嘱一遍又一遍: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要走斑马线,不要追赶打闹,要注意安全等等。”
生:“我们的杨老师在我们每次写生字时,都会叮嘱我们:要认真观察,不写错字。要细心,以免写错。用涂改液和改正纸的习惯很不好。”
生:“我们杨老师在我们写作业时总会叮嘱我们:眼要离本子一尺,胸要离桌子一拳……”
……
这时,一个叫李扬阳的男生大声说:老师,为什么说是“暖暖的叮咛”呢?是啊!这个问题简直是提得太好了!我马上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说这里为什么说大雁撒下的是暖暖的叮咛呢?”同学们都愣了,沉默不语。
于是我就着刚才的话题问:“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如此叮嘱你们是为了什么?”
生:“都是为了我们学习好,习惯好。”
师:“这又说明了他们对我们怎么样呢?”
生:“很关心我们,很爱我们。”
师:“这样的关心和爱使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这样的关心和爱使我们感觉到很温暖!”
师:“那大雁对白云的叮咛就像爸爸妈妈、老师对你们的叮咛一样”。
生:“爸爸妈妈、老师对我们的叮咛是温暖的,大雁对白云的叮咛也是关心和爱,也是温暖的。所以是暖暖的叮咛。”
真棒!你们真聪明!尤其是刚才这个李扬阳同学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思考,敢于主动提问。问在巧妙处,问在及时时。岂不正是一堂智慧的课堂?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4上《听听秋的声音》时,实在也巧得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学生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孩子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就能很容易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
因为本课是以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想表现、想表达,所以我在汇报词语时,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意思,然后趁机指导朗读句子。在练习读时采用单个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我又作了少数范读,由于对课文把握较熟,我范读时不少学生都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读时,学生就动情多了,由此看出我们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为了让学生在读时有灵感,我让学生在再读课文交流体会后开始和学生一起续写,学生看到我也开始了续写,积极性很高,都在动脑子想,越写越想写,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后来,我也将自已写的续写读给学生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学生听了都不约而同为我鼓起了掌,这时我竟也像喝了蜜似的很甜很甜!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5讲完《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让、我着实得感受到人是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的。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想展示你美妙的读书声吗?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话音刚落,孩子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老师我!老师我!生怕我不叫他们,一时间我还真不知道该叫谁好了。这时,我忽然感觉到一个角落没有举手,没有雀跃声。那是我们班的刘锦猛同学,他是一个有轻度发音障碍的孩子当我看见他时,他默默得坐在那,眼巴巴得看着同学们。看见我看他,马上避开了我的眼神。我想,他一定也很想读,可是没有勇气举手。于是我用商量的语气问他:刘锦猛同学,你能试着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看见我鼓励的目光,他似乎多了几分自信,很勉强地站起来读了第三小节,那声音里有胆怯。接着我引导同学们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他读课文的声音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更好了。他读得很流利我要向他学习。听他这样读,我仿佛听到了丰收的歌吟。孩子们带着鼓励性的评价,真的很让我感动,再看看刘锦猛同学,脸蛋红红的,羞涩中带着喜悦。你能再试着读一读吗?我再一次征求他,再试试,你肯定行!不知是谁小声说道。他的脸更红了,我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你真的行!他读懂了我的眼神,鼓足了勇气又读了一遍,这一次,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还很有感情。刚读完,小精灵赵野就第一个叫好,好!并带头鼓掌,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刘锦猛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感受着这份喜悦,因为孩子们相互鼓励的话语中,在成功的喜乐氛围中,孩子们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尽情地展示自己,此刻我和孩子们都忘情地走进了诗的意境,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时隔不久,我在班级的悄悄话信箱里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很工整地写着: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从那以后,我敢在同学们面前读课文了,还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讲有趣的事了。多么令人感动的一段话呀,这正印证了那句话,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是对鼓励者最好的汇报。
是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鼓励出效果,老师鼓励学生,学生更加勤奋,同学互相鼓励,可以共同进步。鼓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不经意间,哪怕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鼓励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吧!让鼓励创造出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