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0 09:28:48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水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

2、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 “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经过课后反思与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低年级学生好动,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语言过于严厉这种表达方法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我应该及时加以改正,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2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入学准备的第10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先已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十一长假刚刚结束,小明明把自己度假的情景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看吗?”接着出示了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上面有太阳。”我引导纠正:“我们说话要说完整话,应该说图画上有太阳。”后面的同学学着说完整话了,但仍然只说出看到的一方面内容,我又进一步引导说:“看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更仔细,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都说出来。”学生在小声交流后,纷纷发言,内容完整且趋于多方面了。我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认识的4个生字朋友就藏在这幅画里面,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呀?”学生们跃跃欲试,学习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件演示,分层教学。

由于本课要学习的四个汉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开展分层教学。首先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识字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我做小老师”、“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指导、训练。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三、注重积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词、说句、猜谜语等积累语言,如学生用“火”组词“火山”,而另一个学生受到启发说出“山火”时,我带领学生玩游戏“翻烙饼”积累了一些像“奶牛——牛奶”一类的词语,既丰富了语言,有激发了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再如结合学生组词“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说说我国的节日,并进行“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教育。结合学生的组词“水龙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等。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此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3

本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4课,在这课里有8幅图,8个象形汉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着8个字的字义。通过这种象形字归类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本课看似简单,但要精彩其实不易,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几点反思.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考虑到我班大部分小朋友已认识这几个汉字,所以如何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给他们引入象形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起源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低年级的小朋友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的一双双小眼睛牢牢地盯着大屏幕。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认识到了汉字造字的起源和汉字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从视频中初步感受了汉子的魅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为本课乃至今后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 课件辅助,象形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这在本堂课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通过汉字的演变,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再到篆书直至今天的方块字,学生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象性字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如在教学“日”字时,我先出示一轮红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进而让学生把图片和甲骨文的“日”字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实物和甲骨文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然后通过课件一步步动态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象形字”的概念了。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学生不仅更加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学生以后遇到象形字也学会了辨识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 不足之处

本课虽然准备较为充分,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课堂常规还需加强,低年级孩子表现欲特别强,课堂参与度特别高,这是好事,但是个别孩子一兴奋就容易忽视课堂纪律,上课随意插嘴,甚至还有“手舞足蹈”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只有每个孩子都认证听讲,有序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第二就是老师 ……此处隐藏8482个字……”等,每念一句就要跟着做到一步。在孩子们练写过程中,我便挨个纠正他们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一边纠正再一边念口诀,这样孩子们就逐渐明白了每一句口诀后我应该做到什么地步,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印象,也为以后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打下基础。

当然,不足之处亦有:

(一)时间的分配——不够科学。这节课识字、认读的环节花了二十分钟,写字留给孩子二十分钟,学写了三个生字。这样的时间分配对一年级来说并不科学,应该是预留十到十三分钟让孩子们学写字。其实这反映出的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到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孩子认读和理解图与字之间、字与形之间的联系上。(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现在串联语句繁琐、表情动作不够夸张饱满。折射出的是我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学习的立场去思考我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在教学“水”时,为了让孩子读准第三声的音,我说:“像我们坐过山车一样下去再上来。”并且用手势表示了一下,我原以为这样孩子们就能懂了,但是后面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看出来我在干什么,因为我的动作还不够夸张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和理解,应该表示“下去”和“上来”的动作幅度再大一些。

总而言之,教完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是内容“有但不精”:有模块化但不够精炼、有串联提升但不够精简、有纠正意识但不够精细。望今后能在对一年级孩子心理特点和学情掌握的更好的基础上,多听多看多思,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14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教师进行教学前,面对大部分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与此同时更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能够感受汉字背后的秘密,将学生熟悉的生字上出新意,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日月水火》这篇课文中,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识字特点是非常关键的。我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过程来感受一下象形字带给学生的乐趣。

一、了解学情,攻破重难点。在教学本课前,我了解到班级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已对本课需要认读的八个生字有些了解。如何赋予学生新的认知点,这成为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教材已经很好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就会成为本课的一个突破口。掌握字--形--图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认读象形字,利用象形字来集中识字,这是本课需要我们教给孩子的重点。因此,了解学情,分析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将重难点一一分解,体现学生的分层学习,将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层教学,象形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本班学情--“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分层教学。

1.导入激趣,初识象形字“象形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象形字,象形字是怎么来的。因此我先以谈话导入:“一年级我们已经开始认识汉字了,但是你们知道汉字是谁制造的吗”接着播放视频《仓颉造字的故事》,引出新知,使他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故事的播放,既然学生能够知道汉字是“仓颉”创造的,还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创造过程,引出象形字和本课的需要认读的“日月山”三个字。既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特点,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起到了铺垫作用。

2、精讲“水火”,深触象形字。对于象形字,教师要做到真正的感受实物-字形-汉字之间的关系,就要让学生再次感受汉字的演变,我让学生观看“水火”两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巧妙的将本课的重点攻破了。更让学生产出了对汉字的兴趣,动画生字讲解的呈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象形字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3、看图猜字,巩固象形字。学生通过看《仓颉造字的故事》,《水》《火》的汉字演变动画,对象形字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利用“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学习利用象形字识字。我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这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掌握了识字方法以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识字了,对于以后的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诵读识字,快乐认读。儿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根据本节课的八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自编出儿歌:“高山藏玉石,良田种谷禾。秋日明月夜,流水伴渔火。”简单的生字,融入儿歌中,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也让学生感受识字用到阅读中的乐趣。使学生们乐读,爱读,在读中,加深了生字的记忆,更让他们感觉到儿歌所描写的美好意境。

四、改变方式,提升素养。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记忆中解放出来,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综观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动画,直观感受汉字的演化过程,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到现在的简化字的演变,专注认真、兴趣盎然,充分了解汉字的渊源。又通过看图识字,在图不离字,字不离图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象形字的特点,落实了看图识字的目标,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据事物的外形样子画出文字的,让学生充分感受象形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感受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儿歌的编写与朗读,让识字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到生活中主动发现汉字,学习研究汉字。这样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相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仓颉造字》,《汉字的演变》历程,还是《三十六个象形字》的水墨画欣赏,都在渗透热爱祖国文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怀,更让孩子们树立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让学生们以作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此不疲,乐学其中。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同时,授课老师的语速也要调整,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课,语速一定要慢,给他们听清,听懂的时间,并掌握快速节奏,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