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时间:2023-01-27 18:02:03
《目送》读后感(15篇)

《目送》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送》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送》读后感1

放下龙应台的《目送》,抬头看一眼挂钟,一个小时又过去了,蓝色天空的色彩愈发艳丽,但又飘上了几朵红云,街上的车多了,一片红色的车灯在闪烁——已是黄昏了。

我不得不感叹时间飞逝,我刚坐到书桌前到放下书仿佛只是一眨眼。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目送》中的一句话: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还有多少,也听不见沙漏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那沙漏在不停地漏,不停地漏。我仿佛看见了那个镶着金边的时间沙漏,但看不见沙漏中还剩多少,漏了多少,只看见沙漏两头的中间有紫色的漏沙在流动。

翻看着从小到大的照片,从黑白的,照片都发黄了的外公外婆的年代,到色彩鲜艳的现在;从满头黑发的长辈与刚出生的我,到年过七旬的外公外婆与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时期的我,我又一次感叹时间的无情。

时间会不会停留?

时间固然不会。

那次外出旅行。在国外度过了十几天没有外公外婆的生活,现在回了家,自然最想看见他们。回到家,为我们开门的是外公,将我们的箱子拎进屋的也是他。我走进屋,看看这个可爱温馨的家。外婆赶紧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米饭,好久没吃到它了,那 ……此处隐藏10510个字……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话。或许是已到了而立之年,自己也有了孩子,再读这段文字已没了几年前的漠然,这短短的几行文字仿佛有了力量,直达自己的内心。年少之时,父母目送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远行,成年了我们开始目送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远行。生命就是这一次次目送中延续。只是这一场又一场的目送伴随着爱与不舍和愁绪。

书中文章,多是作者对父母兄弟朋友的亲情和牵挂,几分落寞,几分温婉,也有不舍无奈之际,作者决然转身的背影。《目送》是书名,也是第一篇的篇名,诉说对父亲、儿子的眷爱。一边是父亲的远逝,作者深情凝望,目送曾经是英姿勃发的父亲,走完去往天国的最后一程。一边是儿子,松开妈妈的手独立行走,到长大成人,一次次走向远方,消失于茫茫人海,“每一次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没有,一次都没有。”

作者柔肠百结,终于慢慢地、慢慢地领悟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于是,作者幽婉慨叹: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就这样,生与死,别与离,作者用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还有微妙与细腻,无奈与难舍。

书中,龙应台叙述质朴,有款款深情,也有万丈豪气,有些冷,也让你温暖无比。她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如花枝春满,让人悲喜交集。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忧伤和美丽。

再犀利的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作者心路的曲折我们无法尽览,但对亲情和人情,作者心底的凄清与渴望,却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合上书本,《目送》再难让人忘怀。

《《目送》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